天運歲次己丑年元月十八日
陰陽消長之道 盛衰循環不息 萬變不離其變
知足儉樸根本 榮華不忘積糧 逆來自當無礙
各遇其境不同 所證道法殊異 實難相提並論
難用己意論事 宛如以管窺天 所觀實有其漏
表意藏意不同 看似挫折苦難 確是成就試煉
佛道法理翰海 人生所學有限 唯有不斷精進
凡夫縱有修持 依為人身無常 不能違天犯地
放下所執己意 萬物一切美好 順天隨意自得
學謙讓不居位 有成皆歸天地 屏除傲慢習氣
凡夫各任其命 自當各司其職 守法不越天律
懺悔時時不斷 心懺口懺不同 改過不犯根本
修行枝節謹慎 一念偏差殊途 復位心勞倍增
萬求萬物無益 不如求取智慧 處事泰然無礙
眾生利益為先 慈悲菩提行道 多行實做說少
忍辱負重一課 不爭不論接受 問心無虧坦然
日復一日而過 人生所觀不同 減少行功時日
一刻不能得閒 深怕所任難全 把握人身難得
心境自在長久 強求應付一時 適合己身為重
是非遠離修己 默默耕耘積糧 修行逍遙自在
天運歲次己丑年
為人太多藉口 修行最為忌諱
藉口錯誤合理 藉口阻礙增上
藉口自欺欺人 藉口搪塞敷衍
藉口隱匿不足 藉口失去懺心
藉口使人墮落 藉口易成習慣
藉口不可收拾 藉口向下淪落
修行沒有藉口 認知人身難得
當下立即立刻 不足毅力突破
懺心時時不斷 分分提醒自己
天運歲次己丑年
著相求法難著道 求法由心然根本
神通感應魔考來 看似殊異命依舊
積功累德道果成 去濁存清明見性
修途萬宗示其相 尊重表述不同法
無損他利皆無妨 進程速緩差別途
各有因緣歷其境 雖霧確明困果相
包容能載天地量 化開累結千載恨
慈悲胸懷德報怨 化敵為友圓滿行
復古收圓累世來 一段圓成一段收
快慢依人各不同 精進無停今生了 道教總廟三清宮 撰
福 地境內后土祇
德 高望重眾敬仰
正 直無私公道伯
神 職管轄大小事
聖 德懿行永傳頌
誕 登道岸玉帝敕
濟 世救人慈悲心
公 案比語教化人
禪 心修靜似如水
師 留玉瑣真經傳
聖 哲風範著心修
誕 聖醒世破無明
文 貴天成十七世
昌 平盛世富安康
帝 掌功名延錫祿
君 文陰騭勸世人
聖 典流傳家戶曉
誕 登聖域儒道釋
東 方五嶽謂之首
嶽 府掌人生死柄
大 慈聞聲救苦心
帝 德功高與天齊
聖 朝敕賜鎮坤維
壽 比南山萬萬歲
無 量聖典肇道場
疆 恩赦罪懺業門
孚 眾啓教醒人心
佑 民慈悲度殘零
帝 判五雷三教師
君 澤濟世護群生
聖 參玄機修純陽
誕 登佛岸文尼佛
豁 勁闡教濟生民
落 下英名大無私
靈 顯驅邪醫治病
官 掌雷部糾察神
聖
誕 聖赤心除妖魔
天運歲次己丑年
修行願文
願 求佛求真 始終如一 不退初心
願 心行合一 無有妄想 不言綺語
願 所行所為 有利於人 亦無所求
願 能見己過 不見人非 不論長短
願 忍辱包容 取代對立 無有怨懟
願 逆境不悲 順來不著 平等看待
願 看清實相 順隨因緣 不執強求
願 難得人身 借假修真 把握當下
願 實修實行 了悟真道 明心見性
天運歲次己丑年
逆境是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
逆境是為了修正人生的偏離
逆境是為了累積更大的能量
逆境是為了準備下一個高峰
沒有逆境磨練心志
何有未來成就證量
追求正統不如求真正心
贊己眨異不如深度懺悔
談論是非不如實做實行
爭名奪利不如隨喜布施
無我無私無欲無求無有包袱
求佛求真求善求實求取智慧
明理明途明心明性明解真道
『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帶角還。』
有道是:「拿人錢財與人消災。」拿施主的錢財,就要做利人益眾的功德,然後將此功德回向給施主,絕不是拿來個人花用的。有一首偈:「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帶角還。」施主的道糧,是用來了道的,不可以隨意糟蹋,箇中是有因果需要
酬償的。
天運歲次己丑年
實心虛境人生相 看水似柔容萬器
榮華富貴色是空 觀山堅毅佛道心
慈憫乘願今願行 春來冬去復一年
歲增慧生道途修 雲煙過往人生盡
幻化諸般歸於空 相滅性在明路歸
塵緣了凡意解脫 返真歸真心無染
普度法會心法
『藉物化形』、『依形幻境』、『由境轉心』。
佛法善智破除無明
道門教化開悟世人
教導自行抄讀誦經
經文曉義依經願行
典藏經文普為流傳
推陳出新合宜現今
廣布流通解業聖經
網網相連無遠弗屆
站穩腳跟長遠行道
成年累月不能停歇
立心堅毅利益眾生
二年甘苦法喜自在
週而復始不離佛道
年復一年精進不己
天運歲次己丑年
怨懟冤氣衝上天 天災人禍悲不斷
非天不仁施劫來 人心不善禍之首
禍來驚覺即善行 安定時日又如常
循環不已古今來 時運應生增無減
仙佛哀慟不忍心 教化人心不懈怠
救世救民心改革 淨化種子植於心
解冤懺業廣流傳 化解不善怨怒氣
知足樂善樸實行 紮根挽回人初心
天運歲次己丑年
廣結善緣不攀緣 真正心淨了無痕
無私利人無欲求 改往修善佛看齊
凡夫自持樸實行 親近經典聖賢書
不爭不論談是非 順因順緣不執意
山林為友隱不現 何需具名顯其形
塵囂無染淨心靈 緣起緣滅無牽絆
對錯之間心自證 過往雲煙瞬息間
孰輕孰重心不一 取捨之間由人定
生活禪定寧靜海 空來生靜相不生
天運歲次己丑年
學修依法莫依人 心不攀緣順隨遇
聞道先後平等心 高低尊卑是分別
明師名師不同師 明心見性師難尋
名師遠播眾曉知 明名二字不同義
積極進取當下行 恬靜寡欲淡名利
凡所欲求即牽掛 無欲則剛能自如
力行體悟自證法 源源不絕心體驗
心濁不靜昏迷意 此空非空悟難生
天運歲次己丑年
登高望遠觀四方 寬闊視野心清明
山在虛無飄渺間 山嵐層疊雲霧繞
鳥語花香山中行 小橋流水來伴隨
遠離塵囂隱其中 與世無爭敞心靈
心性頓開覺悟生 平淡樸實心自如
虛實人生皆幻化 求真尋源歸本位
晨曦乍現光明照 黃昏日落夕陽沉
春來生機萌芽起 冬息枯寂復一年
積沙成塔不思議 虛晃一遭枉人身
中 天聖域北都宮
元 始慈育天與地
赦 宥愆德離九幽
罪 惡斷除俱悔過
地 府籍錄生死覈
官 掌五嶽八極地
二 六時中警訓語
品 望莫及後人循
清 明法源垂光榮
虛 懷若谷納萬物
大 悲大願大聖慈
帝 澤浩瀚沐宏恩
聖 壽無疆萬萬歲
誕 辰中元施普度
三界公為道教神祇,
即天官、地官與水官,
合稱三官大帝。
三官即是
上元賜福天官一品元陽大帝紫微帝君
(1.15聖誕)
中元赦罪地官二品清虛大帝青靈帝君
( 7.15聖誕)
下元解厄水官三品洞陰大帝暘
( 10.15聖誕)
合稱,全名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主宰『天』、『地』、『水』三界。
在道教中僅次於玉皇上帝的神祇。
三官大帝為人"祈福" "赦罪" "解厄"。
民間傳說三官大帝係為
古代之堯、舜、禹三帝。
天運歲次己丑年
心實根本 修真心起 唯心而論
看破放下 心境不染 無罣無礙
心起心滅 苦樂之間 由人自決
因果之論 實有定數 非凡而觀
人身難得 佛法難聞 自當把握
光陰似箭 爭論費時 修無助益
利眾為先 此當盡心 無有所求
天時已變 人盤不固 謹慎戒心
因欲所引 對價相生 身心受困
看花似花 實虛不分 隨波逐起
佛言虛空 道云清靜 實無是非
修行途中 善道而遇 惡道亦來
不與相應 淡然處之 自然而熄
若來對應 伺機而起 永無間斷
一來一往 各有所執 爭端興起
人生實相 看清即明 原是如此
不經一事 不長一智 修圓證果
心轉境轉 看似挫折 確是成就
拋開兩極 中庸行道 淨心自如
天運歲次己丑年
話來投合言非多 意歧殊途各所見
見縫插針恐不亂 公親變主陷其境
人生百態奇異相 宏觀微見各所視
言論自由予尊重 對錯之間由天斷
無心自在不動搖 看破放下菩提種
笑看人生諸實相 無有罣礙任人云
慈悲喜捨歡喜行 日久清明人自悟
心包太虛量沙界 不退初心堅毅力
地 獄不空不成佛
藏 鋒斂鍔默默行
菩 提證果宏大願
薩 娑若智空虛無
佛 慈悲憫度眾生
誕 辰佳期普化心
玉清聖境清微天宮元始天尊
上清真境禹餘天宮靈寶天尊
太清仙境大赤天宮道德天尊
天運歲次己丑年
經法為用 明心見性 行所自在 非所束縛
入法得智 智生慧心 明慧而清 清淨無礙
佛無所相 即無所著 實無所限 唯生自惱
敬佛重心 著相而敬 非誠難應 殊為惜之
先相表誠 入門無礙 由相轉心 始入沙門
積功存糧 非以日成 成年累月 一點一滴
佛性具足 無明所障 看破放下 懺悔消愆
道為體用 佛為心修 佛道同修 無有分別
分別即著 執相而行 難見如來 何來清淨
不懼念起 只怕不覺 念起成惱 是非難明
一本初衷 利人利己 持之以恆 修真返源
逆境生智 境磨煉心 意明易悟 心真行難
事歷而遇 境而舞動 固守自性 道心不退
段段煉志 有起有伏 漸歸於淨 因淨而靜
煉鐵成鋼 高溫淬取 去雜存菁 修途實相
道之可貴 千言萬語 難以形容 心證而得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