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修行成效與進程


現實功利主義當道,任何事物都是「成效」為主軸,在起步入修時,成效或許是一種引緣,常以「預知」或「別於常態」等現象,來增加修者、行者的信心,其功能是不可抺滅的,但修行是不能全部以成效論去看待所有的一切,無論是顯意或是藏意所代表的過程,一般人是難用當下的成效去判斷未來的好與壞,如以成效觀之,實有其漏。


一個馬拉松選手與短跑選手之差,在於瞬間爆發力與耐力之不同,長跑選手不在於瞬間速度,確是忌諱,長跑選手訓練著重於呼息平衡,再以配步加速其步程,修行似於長跑選手,但不等於長跑選手,長跑選手有目標且有預期性,修行沒有終點也難有預期性,時有所聞修了一段時間,後來就不修了,大都是目的成效而修、人云亦云而修、人情世故而修、打發時間而修、應付而修,各種引緣而修都是善意,確不可磨滅出發者的初心。


修行確是一條有進無退的不歸路或稱永無止境的馬拉松跑步,跑慢不打緊,最怕跑錯路或是產生負面的效果,常聽聞不修還好,越修越如何?所謂「自然長久,強求一時」,修行則是修真修性,「言教不如身教」,言教或許是一時的情緒說服,身教則是內心感動與信服,說的多不如做的多,倘若淪為學識的長進而未身體力行與實踐,殊為可惜,宛如明明就在門口,不得其門而入。


修行在一步一腳印的力行與印證中,一階一階的往上爬,不要看別人但看自己,因為累生累世所造的善因或是惡果皆有其異,所以每一個人的立基點不同,難以相提並論,亦無有一法門可以適用所有世間人,因為因緣不同,所遇亦有不同,有人無師自通,有人一定要繞一大圈,修行最忌諱看重自己而看輕別人,修行越高而心應越謙讓,見清水祖師菩薩經中「吾為爾等眾生,說此難聞難逢之佛法,雖不及諸佛所說,千百萬分之一」,在金剛般若波羅經中亦有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與淨空法師了凡四訓大意一書有云:「世間是一場夢,世間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何必造作罪業」詞異義同,又云「覺悟的人把這些放棄了,不再有控制、佔有一切人事物的行為,能夠把這些放下,就得大自在,真正身心安樂、福慧增長,這是真正的福報,真正的智慧。


修行的進程在清水祖師菩薩經中有云:「故欲修菩薩行者,初發心,必先發願。發願度世,發願渡人,發願護法,不越法門。持此誓願,念念在心,永無間斷。」修行不在身份地位的高低或是財富多寡,在三國中劉備尊為君主,地位甚鉅,而當今讓人膜拜中與尊崇最為顯著則是關聖帝君、忠勇桓侯保民救劫天尊(張飛)、趙子龍等,其關鍵所在是個人的修為,而不在地位,又在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舉出人有二十難,其中所稱富貴學道難」。修行中不要看重自己,抱持成功不必在我成就別人也是成就自己,無所著,亦無所求,只要努力去力行。


難免有不順己意,磨練心志,考其誠心,有利於人堅定其意,不與人衝突,能忍能受,時間會證明一切,忍辱也是修行一環,慈悲三眛水懺法(卷上)中有云:「但世間人,忽有急難,便能捨財,不計多少。」,又云「三塗苦報。即身應受。不可以錢財寶貨。囑託求脫。杳杳冥冥。恩赦無期。」認清人生實相,盛衰消長之理,修行的成長在於相同境生,而有不同的看法與轉變,對人生的無常變化皆能處之泰然,無有怨尤,反求諸己利益眾生有多少?


    在修行中「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皆難以成事,切莫強求強取,因緣未能具足皆是徒勞,例如:努力的人沒有機會也難成事、機會到了不努力讓機會流失等,畢竟成就一事需要許多方,修者行者專心做好自己,其他順隨因緣,天地之間,看似平凡,涵養人生所需,五形相生亦是相剋,循環不息